• 汽车电机测试
  • 发电机组
  • 负载箱测试专家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葛红:内燃机再制造提速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 2015-05-13 | 点击  〗
        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自2000年以来,中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循环经济一词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它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 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在这样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下,各行各业都在探索一条节能高效、持续可循环的发展道路。对于汽车这样一个大规模、高消耗的工业产业来说,更应在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在践行汽车和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内燃机再制造则成为了零部件再制造的发展重点。近期,就内燃机再制造的相关话题,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葛红接受了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的采访,从她的谈话中可深刻体会到她对内燃机再制造产业所带来的重大社会意义的肯定和坚定看好其发展前景的态度。
内燃机再制造全面提速社会意义重大
        按照工信部发布的《内燃机再制造计划》,确定到“十二五”末,内燃机工业再制造生产能力、企业规模、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全行业形成35万台各类内燃机整机再制造生产能力,3万台以上规模的整机再制造企业6~8家,3万台以下规模的整机再制造企业6家以上;增压器、发电机、起动机、机油泵、燃油泵、水泵等关键零部件规模化配套企业30家以上。建立一批乘用汽车、中重型商用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发电设备、船舶动力、石油机械、铁路机车等内燃机再制造示范工程。可以说随着“十二五”规划把再制造业列入节能环保产业,我国再制造业进入全面提速阶段。预计到2015年,再制造行业总产值有望达到1500亿元。这势必会直接拉动我国的服务业、配套产业、物流、消费甚至是社会就业率的全面提升。葛红告诉记者:“根据国外再制造发展的经验,再制造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拆解、清洗、回收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上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会拉动相关产业就业人数翻一番,对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贡献”。统观整个制造业,其浪费太大了,从资源到产品,利用率只有20%-30%,而如果能经过再制造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能大量的节约能源和资源,可以说隐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可估量。以内燃机再制造为例,一方面,现在的内燃机社会保有量大,在4亿台左右。另一方面,内燃机相关可再制造产品多达30余种,失效内燃机的缸体、缸盖、曲轴等关键零部件以及增压器、燃油系统、发电机和起动机等主要配套件,多数为局部失效,通过成形、修复等再制造关键工艺技术,可在不改变形状和本体材质的情况下恢复其尺寸、精度和性能。与传统废金属回收利用处置方式相比,再制造能够回收失效产品所蕴含附加值的70%左右;与原始制造相比,再制造可节约能源消耗80%、节约材料70%以上,降低制造成本30%至50%,仔细测算下来,对资源的节约利用率是非常惊人的。”
        目前我国发展内燃机再制造业有着良好的基础条件:一是我国内燃机再制造起步较早,再制造企业已初成规模;二是我国内燃机产品社会保有量巨大,截至2014年底,社会保有量达到4亿多台;三是在发改委和工信部公布的再制造试点单位中,涉及内燃机及其零部件再制造的企业近40家。所以说,内燃机再制造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同时也说明内燃机再制造的发展空间巨大。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2013〕12号文件,《关于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提出“制定实施内燃机产品再制造推进计划,积极开展内燃机产品再制造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优选再制造技术路线,完善再制造工艺流程,支持采用表面修复等关键技术,建立健全有利于旧件回收的市场体系,推广符合标准的内燃机再制造产品,鼓励对汽车、工程机械用发动机及其关键零部件开展再制造。”
         这一年,工信部下发了《内燃机再制造推进计划》(工信部节〔2013〕406号文件),给了内燃机行业很大的鼓舞和支持。中内协在工信部的指导和支持下,按照文件要求,充分发挥政府引领、协会主导、企业推进的作用,围绕文件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突出重点工作、加强分工协作,组织联合攻关,通过申报和实施重点工程,开展示范推广等工作,提升内燃机再制造技术装备水平和产业化能力,加快推进内燃机再制造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市场化发展,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这一年,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试点实施方案》(发改环资 [2013]1303号文件),通过“以旧换再”的方式开展补贴推广试点,不仅有利于促进再制造旧件回收,拓展旧件来源,而且有利于扩大再制造产品影响,支持再制造产品市场推广,实现再制造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目前该项工作正在运行中。
        2014年12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其中试点领域中明确指出:“《内燃机再制造推进计划》相关实施单位,按要求向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报送实施方案并经其评审通过后,纳入本批试点管理”。这对内燃机再制造行业又是一大利好,对联盟其他的优秀企业,中内协也在积极协调争取纳入工信部试点示范范围。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肩挑重任,全方位展开推进工作
        葛红告诉记者,为了贯彻落实《内燃机再制造推进计划》,推动内燃机再制造产业健康科学的发展,中内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工作:一是,做了大量的行业课题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其中包括:内燃机再制造工程实施方案研究、内燃机再制造市场准入机制研究、内燃机再制造市场监管机制研究、再制造贸易政策研究和再制造财税政策研究课题,上报国家部委,为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出台提供可靠的依据。二是,做了大量的行业和企业调研工作。协会组织行业调研了50多家再制造生产企业,搭建了整机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使整机再制造带动了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的发展。三是,组织成立了“内燃机再制造产业联盟”。联盟以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为目标,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内燃机行业实际,整合内燃机再制造上下游产业链的研发、设计、制造、装备等产学研创新资源,突破阻碍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充分发挥联盟分工协作,示范引领的作用,提升内燃机再制造整体水平,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促进行业自律,实现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健康发展。四是,积极组织开展相关产业对接工作。中内协与工程机械行业协会共同组织开展了产业对接,共同探索在再制造领域的产业合作机制与模式;整合再制造产业链;加强产业间的信息沟通,紧密联系再制造企业与终端客户、代理商,构建再制造物流网络;提升再制造行业凝聚力,以点带面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五是,组织开展了相关企业《再制造工程实施方案》上报工作。中内协在工信部节能司的指导下,通过制定《实施方案》模板,组织示范工程企业上报《实施方案》,有力地推动了《内燃机再制造推进计划》的贯彻和落实,目前各示范单位已上报各地方信息化主管部门。六是,组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了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技术实力强、国际影响力大、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国外再制造企业与国内企业开展多层次、多方位合作,延伸再制造产品线,提升技术与装备水平,中内协组织内燃机再制造产学研单位,不仅在国内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会、座谈会和专项交流会,而且组织进行海外考察交流,考察国外再制造企业生产制造、技术路线、运营方式和物流体系建设等情况,借鉴和学习国外发展的先进经验以及再制造的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七是,积极开展再制造产品认定和标准化培训,全面推动《内燃机再制造推进计划》的目标和任务的落实,实现产业发展。
行业发展面临待解难题,还需国家政策支持
        葛红表示,虽然我国在内燃机再制造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依然面临着一些待解的难题:首先从技术上来看,例如包括表面修复技术在内的很多工程技术虽然已经具备但还没有形成产业化,尤其是技术装备体系还没有建成;其次从政策上来看,包括财税政策在内的鼓励政策还需进一步向再制造行业倾斜,例如“以旧换再试点”政策局限性大,虽然刚刚启动,也只局限在少数企业之中;还有国务院第307号令严格禁止汽车五大总成的旧件回收,使得旧件回收企业和再制造企业一直受到旧件来源限制的困扰;最后从市场上来看,再制造发动机的车检、船检、鱼检的政策门槛还没有放开。
        因此,葛红建议:一是国家应制定新的财税政策,减轻再制造企业的税收压力;二是针对报废汽车制定相关回收利用的产业政策,拓宽旧件回收渠道,提高资源利用率;三是加大对终端客户的补贴范围,引导市场消费,扩大市场需求量;四是国家技术改造资金向再制造行业倾斜,例如企业在新厂建立伊始或者技术改造阶段将再制造考虑进整体规划之中;五是,国家和行业应加大再制造的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广大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认知度和鉴别能力,营造再制造的良好社会环境。
 
【返回】【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