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电机测试
  • 发电机组
  • 负载箱测试专家
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新闻

热点新闻

从曾经的美国大萧条看中国车市困境
〖 2015-11-10 | 点击  〗
     习近平主席近日在英国议会演讲时,引用了莎士比亚的戏剧《暴风雨》里的一句名言:“凡是过去,皆为序章。”近两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乃至今年股市的暴涨暴跌、车市超乎意料的寒潮,用这句话来分析其深层次原因,不免让人联想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虽然两者的时代、国情、严重程度均不同,但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物质生产与民生消费之间出现巨大的落差。
  美国大萧条表面上是以1929年10月29日股票市场的崩溃为起点,但实际上在股灾发生前的20年,美国国内经济一直高速增长。1921年时其工业生产指数平均仅为67,到1928年7月时已上升到110,到1929年6月时则上升到126,而失业率则从战前的11%下降至1920年代后期的3.5%;资本市场更以惊人的速度膨胀,长达10年的大牛市把道琼斯指数从70多点推到360多点。
  然而,这一片人人都以为会永远持续下去的繁荣昌盛却突然宣告终结。由于上世纪20年代美国股市预期的财富增长速度大大超出了实体经济所能支撑的速度,社会又没有纠错机制来及时制止,泡沫的继续膨胀就不可避免。股市崩溃后,泡沫破灭,两周之内股指下跌29.5%,最低谷的1932年,指数水平只有崩溃前的12%左右。经济大萧条紧紧伴随其后,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迅速飙升,史无前例地达到了23%,同时发生的还有严重的通货紧缩,消费者价格指数下降了27%。
  虽然目前学术界对于大萧条产生的原因还有争议,但社会财富分配不公,产能过剩和消费需求疲弱这几点是共识。由于对新工厂、新设备的巨额投资,整个20年代美国工业和制造业产能迅速增长,以曾经的美系三巨头为代表的汽车工业也是其中重要一环。建筑业、机床制造业、钢铁工业以及汽车业等雇用了大批工人不停开工,厂房、生产线不断增加,直接导致了大范围的产能过剩。到1929年,消费品市场再容纳不了增产的商品,厂房和设备的扩充也由此停止,投资额从1929年的404亿美元降为1930年的274亿美元,进而减少到1932年的47亿美元。投资的缩减则导致了生产资料生产企业的破产和工人的失业,与此同时,持续兴旺的房地产在1925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然后迅速江河日下了,1927年以后,汽车工业也急剧衰落。
  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工人失业,使消费品的销售额减少,从而导致消费品生产部门工人的失业,消费品销售额的减少又反过来使投资进一步缩减,失业率不断上升。另一方面,收入分配日益不均,人民群众的收入虽有所增长,碟手中没有足够的钞票,消费需求的抑制使产能过剩难以化解,削减生产的尝试又无可避免地增加失业人数。与此同时,大富豪及其家族却把越来越多的财富投入资本市场,吹大了股市泡沫。种种因素叠加,稻草压垮了骆驼,最终出现了资本家往密密西比河里倒牛奶的一幕。
  美国大萧条前后的种种表现,与今天的中国多少有几分相似,当然,目前的经济形势并没有那么恶劣。但我们在为稳增长而利用政策刺激车市消费的时候,也应该想想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结构性的产能过剩和消费需求的低迷不振,当年的美国因为国富民穷、贫富差异过大而埋下了祸根,现在的中国又如何?
(文章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中国工业报)
【返回】【打印】
>